Stand By Me – 維他奶 (Vitasoy)

維他奶 (圖片來源:網絡)
維他奶 (圖片來源:網絡)
“ 伴我開玩笑 悶了相約見 年月裏頭天天笑未停
日記交換了 風雨擋住了 傻氣故事總不缺少
你 你的真摯使我沒疲累 天真分享夢想這快樂
連續到秋冬 stand by me ”

是不是單單讀字都覺得有聲音呢?當年一首琅琅上口廣告歌讓香港人又重新記起了手上那盒豆奶的品牌名字 – 維他奶

那些年,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每天的早餐總離不開三文治或瑞士卷等小蛋糕,但一定會搭配一盒維他豆奶。冬天的時候,最喜歡放學後,跟同學三五成群一起到便利店買溫熱的玻璃瓶裝維他奶。溫暖的熱維他奶比暖包還好用,常常像個傻瓜般雙手捧著取暖,直到冷掉了才捨得把它喝完。小時候,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到我長大了,投入了社會工作,每天營營役役,維他奶卻仍是在我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早上實在忙得沒有時間吃早餐的時候,常常發現手袋裡會無故多了一盒原味維他奶。不用想都知道是誰放進去的,永遠都怕你餓著的那個人一定是你的媽媽。

香港人幾乎每天都喝的飲品品牌,你又對它有多了解呢?維他奶的故事又要從何說起呢?那就先說說它是怎麼誕生的吧。

舊式士多冰箱裡的玻璃瓶裝維他奶 (圖片來源:網絡)
舊式士多冰箱裡的玻璃瓶裝維他奶 (圖片來源:網絡)

時光倒流到1930年代,維他奶的創始人 – 羅桂祥博士在一次上海商務參展中認識到大豆蘊含豐富營養,其所含的蛋白質就如牛奶一般高。大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飲食中的重要一部分,豆腐、豆乾、豆漿幾乎每天都總會出現在餐桌之上。因此,縱使中國人沒有喝牛奶的習慣也一樣健康。

維他奶的創始人 - 羅桂祥博士  (圖片來源:網絡)
維他奶的創始人 – 羅桂祥博士 (圖片來源:網絡)

時間跳轉到1940年,時值世界大戰,許多香港人因食物短缺而營養不良。羅桂祥博士希望為深陷苦難中的香港同胞出一分力,因此,他研發了一款相對廉價而又含有高蛋白質的豆奶飲品以代替牛奶,務求令普羅大眾能夠以可負擔的價格攝取到足夠的營養,以建立健康生活。

維他奶正式於1940年4月3日面世,當時的生產工廠位於銅鑼灣,雖然開售第一天只賣出了9瓶豆奶,但自此以後,香港人便有了屬於自己的豆奶。

各種味道的維他奶  (圖片來源:網絡)
各種味道的維他奶 (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時代變遷,維他奶集團不斷推陳出新,逐步研製出一系列保鮮紙盒裝檸檬茶、果汁、菊花茶以及汽水飲品等。在1994年,維他奶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對香港人而言,維他奶已經是必不可少的生活飲品。近年來,飲食界掀起了以植物為主的飲食革命,不單是為健康,更是為環保出一分力。維他奶集團亦相應推出了更多以植物為主的加鈣植物奶類飲品,甚至還有專為沖調咖啡而設的豆奶,獨特配方能打出更細緻持久的泡沫及帶出咖啡的香醇。這不僅是為大眾提供素食的選擇,更是乳糖不耐者的福音。

專為沖調咖啡而設的豆奶 (圖片來源:網絡)
專為沖調咖啡而設的豆奶 (圖片來源:網絡)

不管是在便利店或是超級市場的飲品架上,琳瑯滿目的維他奶集團飲品,總會有一款是我們願意買單的。

在香港經濟起飛的年代,繁忙的香港人連站著喝一瓶飲料的時間都沒有,因此更喜歡可以邊走邊喝的罐裝飲料,當時只有玻璃瓶裝的維他奶因而銷量大跌。維他奶亦因應時勢從瑞典引進紙包飲品技術,成為香港首家採用無菌包裝技術的飲品公司。自此,維他奶不但有了更方便的紙盒裝,其後也相繼推出了鋁罐和塑膠瓶裝。

維他奶包裝的變化:玻璃瓶、紙盒裝、鋁罐、塑膠瓶  (圖片來源:網絡)
維他奶包裝的變化:玻璃瓶、紙盒裝、鋁罐、塑膠瓶 (圖片來源:網絡)

無論包裝如何改變,玻璃瓶裝的維他奶卻依然在香港人心中佔一重要地位。在炎熱的夏日下午,一邊喝著透心涼的玻璃瓶裝維他奶,一邊把冰凍的瓶子貼在臉上,暑氣全消。寒冷的冬天夜晚,和他/她一起喝著加熱了的維他奶,手握溫暖的玻璃瓶子,就是浪漫。

加熱水箱內的玻璃瓶裝維他奶  (圖片來源:網絡)
加熱水箱內的玻璃瓶裝維他奶 (圖片來源:網絡)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舊式香港士多店還保留著這種加熱水箱,在冬日裡加熱維他奶呢?明知是一樣的維他奶,但我們始終義無反顧地相信玻璃瓶裝的維他奶總是比較美味。美味的是維他奶還是回憶裡的美好,我們或許都分不清了。

等待被回收的空瓶子 (圖片來源:網絡)
等待被回收的空瓶子 (圖片來源:網絡)

你又有沒有只屬於你的維他奶回憶呢?留言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圖片來源自網絡
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及維基百科